既往知識的積累,往往影響或決定著你的判斷。比如草莓蜜,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可能存在”,哪怕業界權威著作《蜜蜂學》里也收錄了這種“蜜源植物”。如果要論證,則需要找更多的證據——
有沒有草莓蜜
曾經一位老朋友問我:“草莓蜜聽說過嗎?那個咋樣?是不是也是假的?”
看朋友如此發問,甚是高興:消費者的知識積累得多了,大忽悠們就吃不開了。10年前雪脂蓮蜜都能成爆款,現如今這些稀有蜜、特異蜜難以興風作浪。
我答復朋友:“草莓蜜是沒有的,或者是形不成商品蜜。”
我的判斷依據有兩條:一是花源不足,難以規模化采釀,故而難形成商品蜜;二是天氣尚冷,蜜蜂的活動受限制,屬于“采無力”,或者叫“采無能”。
我截圖發在朋友圈里,又有一個朋友回復說,她在種草莓的農民伯伯那里看到蜂箱,農民伯伯說是授粉的,也會有蜜,量少,不上市。
這是我所忽略的一個情況:大棚里的溫度,應該比外面高很多,蜜蜂是有能力活動的。但我依然堅定地認為:沒有草莓蜜。
草莓種植現狀如何?
為此,我專門請教了一草莓專家。此專家是我的老朋友,散仙式人物,這幾天他正在找道觀,準備修仙,同時做農業開發,道觀一般都擁有數量不菲的耕地。
這也是我喜歡的,等他找好了,我也去湊湊熱鬧。躋身于“大羅金仙”行列,已經指日可待!
老兄在市農科所,做草莓和紅薯的培育。老兄給我介紹了草莓的種植情況——
草莓按季節分有大棚和露地兩種:
大棚溫室草莓,8月中旬育苗,12月中旬開始結果,一直到4月底,產量高;
露地草莓9月種植,4月初開花,五一前后上市,但產量低,兩茬之后也即5月中旬基本宣告結束。
關于種植面積,大棚草莓沒有“超級大棚”,如中牟縣草莓基地雖然有幾百畝,但大棚都是各家獨立的,每個大棚有兩三畝。
露地草莓面積大些,河南有幾百畝的,山東那邊有上千畝的種植面積,主要做草莓產品深加工,做果醬或草莓罐頭。
草莓蜜就是收智商稅
先說大棚草莓。
大棚里確實有蜂箱,但很難產蜜,兩三畝的面積,形不成蜜源。農民放蜂箱只是為了授粉,而不是采蜜。相反,不僅產不了蜜,還要喂糖,以維持蜜蜂的繁衍與生存。
沒有經過春繁的蜜蜂,蜂群不旺。
那么露地草莓呢?倒是有可能的。但是,會有蜂農去采嗎?3月底到5月初,是中國最大的蜜源油菜花的花期,沒有蜂農會放棄油菜蜜。
即便如山東上千畝的草莓基地,也不足以形成商品蜜,草莓這種植物的花,能夠蜜蜂吃,就相當不錯了。
你想一下油菜粉、洋槐花的密集度,密集恐懼癥有沒有?再想想草莓花的稀疏度,也就明白了。
草莓是蜜源植物嗎?
奇怪的是,在業界的權威著作《蜜蜂學》里,竟然對草莓有收錄,但收錄的方式是“蜜源植物”而不是“蜜種”。
《蜜蜂學》里將蜜源植物分為“主要蜜源植物”與“輔助蜜源植物”,草莓收錄在“輔助蜜源植物”里。描述為:“花期5-6月,全國各地都有栽培。”(P315)語焉不甚詳。
在“輔助蜜源植物”這欄里,《蜜蜂學》還收錄了馬尾松、杉木、白菜、合歡、仙人掌等等,這都是蜜源界的大仙兒呀!
而在該書“蜂蜜的來源與種類”(P555)中,未見“草莓蜜”,看來《蜜蜂學》還是比較謹慎的。
這意思是說:這種花可以作為蜜源植物,它會流蜜;在蜜源不足時,蜜蜂也會采。但只有在“蜜種”中收錄,才是對商品蜜的確認!
縱觀各大網絡購物商城,還好,未見草莓蜜。也沒有人賣草莓蜜,那,還是算了吧!這智商稅,咱還是不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