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中蜂是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經過長期自然選擇所形成的中華蜜蜂的一個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以長江中下游流域為主的地區,體型在中蜂的許多地方品種中要小一號,是該地區的主要授粉者,那么華中中蜂有哪些具體特點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下華中中蜂吧!
地理分布
華中中蜂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流域的中心地區,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以及浙江西部、江蘇南部。除此之外,在我國貴州東部、廣東北部、廣西北部、重慶東部以及四川東北部也有分布。
外觀特征
華中中蜂的體型比北方中蜂稍小,蜂王一般呈黑灰色,少數呈棕紅色,雄蜂呈黑色,工蜂多呈黑色,腹節背板有明顯的黃環,平均吻長約4.9毫米,平均前翅長約8.6毫米,前翅寬約3毫米,3+4腹節背板總長4.2毫米,肘脈指數4.2。如下圖所示:
種群規模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8年全國約有華中中蜂50萬群,湖南省15萬群、湖北省13萬~15萬群、江西省14萬群,但華中中蜂仍然趨于減少的取食,因為在其分布區內有大量的西方蜜蜂引進,受到蜂種間競爭的威脅和生態資源日益的破壞,導致其棲息地不斷縮小,特別是在江淮丘陵和淮北平原已已經很難見到華中中蜂的身影了。
生產性能
養殖華中中蜂一般只用作蜂蜜生產,而不生產蜂王漿、蜂膠,較少生產蜂花粉。華中中蜂有定地飼養和定地結合小轉地飼養兩種模式,也有少數養蜂者進行轉地飼養。傳統飼養的蜂群年均群產蜂蜜5~20kg,活框飼養的蜂群年均群產蜂蜜20~40kg,華中中蜂所生產的蜂蜜濃度較高,含水量在19%以下,味道清純。
蜜源植物
在華中中蜂的生存圈內,主要棲息在3000米以下的丘陵和山區,該地區內有蜜源植物超過100多種,主要有荔枝、龍眼、山烏桕、桉樹、枇杷、柃屬植物、鴨腳木等。另外,由于夏季蜜源較少,華中中蜂進入度夏期時會停止繁殖,群勢有所衰弱,持續時間約1~2個月。當到了主要流蜜期時,華中中蜂的群勢可達到6~8框,最大群勢可達13~16框,可以繼箱和臥式箱飼養。
飼養管理
在我國,養殖華中中蜂大多數采用活框飼養,也有的地區仍沿用傳統方式飼養,有些地方如鄂西北神農架林區養蜂人對傳統的飼養方式進行了改良,在蜂桶中部垂直加兩根小方木用以加固巢脾,創造了每年可以多次取蜜而又不傷害子脾的方法,目前神農架林區已建立了華中中蜂保護區,但未建立華中中蜂保種場。
華中中蜂育蟲節律陡,早春進入繁殖期較早,飛行敏捷,采集勤奮,在低溫陰雨天氣仍出巢采集,能利用零星蜜源,抗寒性能強,樹洞、石洞里的野生蜂群在-20℃的環境里仍能自然越冬,抗巢蟲能力較差,溫馴,易于管理,盜性中等,防盜能力較差,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
總結:華中中蜂是我國中華蜜蜂的一個地方品種,主要棲息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其它中蜂品種類似,華中中蜂一般也是作為蜂蜜生產,蜂花粉產量較少,是當地主要的當家蜂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