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自然分蜂是因外界蜜源豐富且氣候條件適宜時所產生的一種自然行為,也是蜜蜂自然繁衍后代,擴大種群的途徑。當發生自然分蜂時,老蜂王會帶走一部分蜜蜂離巢尋找新的筑巢地點,那么蜜蜂自然分蜂時會往哪里飛呢?有沒有什么規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趣蜜蜂小編來看一看吧!
一、蜜蜂自然分蜂時間
蜜蜂自然分蜂一般在晴朗天氣的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進行,最多發生在上午11時至下午15時,在雨天蜂群則很少發生分蜂,尤其在久雨初晴時發生分蜂比較集中,在分蜂日的早上蜂群便會表現出異常,如工蜂極少出巢采集、蜂群會騷動起來等,因此養蜂人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密切關注蜂群的動向,以免錯失收捕分蜂群的最佳時機。
二、蜜蜂自然分蜂過程
蜜蜂在發生自然分蜂前大量工蜂會在巢門口結團,巢外也有少數工蜂在巢前低空飛繞,隨后飛繞的蜜蜂逐漸增多,同時巢內部分蜜蜂開始跳“呼呼舞”促使整個蜂群騷動起來,幾分鐘后大量蜜蜂從巢門涌出,原蜂王也隨分蜂的工蜂出巢,參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場上空飛繞,然后在附近的樹干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著物處結團。蜜蜂發生自然分蜂行為一般有兩次,第一次會在不遠處結團,大概在100米范圍內,等待偵察蜂尋找新巢址,第二次則會飛得更遠,因此第一次結團時是收捕蜂群的最佳時機。
三、蜜蜂自然分蜂會往哪飛?
根據目前科學研究,蜜蜂在發生自然分蜂時沒有固定的飛行方向,但一般會在原巢附近有一定高度的樹干、屋檐等處結團(也有少數分蜂群在飛離原巢后會直接飛得很遠處結團),當蜂王飛入蜂團后周圍飛繞的工蜂便會快速落到蜂團上,穩定后部分偵查蜂會飛離蜂團外出尋找新的巢址(這個過程大約2~3小時),在找到合適的巢址后分蜂便會散團前往筑巢。只有第二次分蜂時,偵察蜂尋找到了合適的新巢址后,蜜蜂才有了固定的飛行目的地;如果偵查蜂在這個區域內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整個蜂群會再次飛離,此次會飛得更遠,范圍更廣,直到找到合適的地方筑巢為止。
四、蜜蜂自然分蜂時飛行速度是多少?
蜂群中的偵查蜂在找到合適的巢址后會以舞蹈的形式指示新巢方位,從而吸引更多的偵察蜂前去察看巢址,當有足夠多的偵查蜂指示同一方位后蜂團便會散開飛向新巢方向,但在前往途中蜂群打圈呈集團向前飛行,呼啦啦的一大群,高度一般為3~5米,飛行速度與人慢跑差不多,此時養蜂人可以撒水或沙土迫使蜂群改變飛行方向。
五、偵察蜂如何選擇新巢址?
蜜蜂是一種群居性昆蟲,蜂巢是它們生存和繁衍的地方,因此蜜蜂對蜂巢的要求比較高,新巢址需要滿足以下要求:一是附近要有豐富的蜜源植物;二是要溫濕度適宜,冬暖夏涼;三是巢址周圍敵害較少,蜜蜂的天敵主要是螞蟻、蜘蛛、胡蜂等;四是附近有充足的水源,除了自己飲水外,水還用于稀釋蜂蜜、調制花粉等。一旦蜜蜂選定了新巢址后,一般不會出現飛逃的現象,直到蜂群擴大,再次發生自然分蜂行為。
總結:蜜蜂自然分蜂時離巢飛行是沒有固定的方向,但一般都會在蜂場附近且有一定高度的地方(如樹干或屋檐處)結團,離第二次飛遠還有一段時間,那么此刻是將其收捕回來的最佳時機,養蜂人一定要趁機將其收捕回來,否則一旦再次飛走就難以捕捉回來了;而且蜜蜂在第二次飛走時,所飛行的距離一般都比較遙遠,大約在3-5公里范圍,直到找到新的巢址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