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簡稱分蜂,是蜜蜂在蜜源豐富、氣候宜人且蜂群強盛的條件下,老蜂王會帶領一部分蜜蜂飛離原群,由偵查蜂找到合適的地方后,在新的地方組建新蜂群,而原巢將留給事先由老蜂王培育且已經羽化后的新蜂王。一群蜂少則分出一群,多則會分出兩群及以上多群,這種行為就叫做分蜂或分群。目前按照飼養環境不同,分蜂劃分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蜂群在將要分蜂時出現的“情緒”或異常情況叫做分蜂熱。自然分蜂是蜂群在自然環境下,發展繁衍群體的一種自然傳承。
分蜂前有哪些征兆?
1.出現大量雄蜂:蜂巢附近會出現大量雄蜂,巢門附近也會有大量的蜜蜂,逐漸聚集,形成俗稱的“蜂胡子”,此時,蜂群的工作積極性開始下降,整個蜂群看上去比較安靜,同時已經起了自然王臺。
2.產量開始下降:蜜蜂的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導致蜂產品的產量開始逐步下降,只有較少數的工蜂仍然在采集。
3.蜂王腹部變小:分蜂開始前的幾天時間里,工蜂會逐步減少對蜂王的飼喂,以便于蜂王的腹部縮小,在蜜蜂分蜂時,蜂王能順利帶領一部分蜜蜂飛走。
4.蜜蜂大量聚集:一般自然分蜂多出現于春季,分蜂前會有偵查蜂外出尋找新的適宜居住的地方,再此期間,蜂群比較安靜,哪怕是養蜂人靠近也不會主動攻擊,此時,蜜蜂攜帶有足夠的蜂蜜,已準備好開始分蜂離巢而去。
自然分蜂一年有幾次?
在我國,自然分蜂一年一般有一次,有些蜂群一年會發生兩次,一般在春季發生,南方一般是2-5月之間,北方和東北地區則是5-6月之間,這是因為南北氣候不同、蜜源植物花期不同所致。分蜂是蜂群的重要行為之一,分蜂可使蜂群擴大分布范圍和種群數量,促進蜜蜂種群繁榮。但對于人工繁育的蜂群來說,有著嚴重的影響,主要表現采蜜表現不積極,出現“怠工”現象,蜂王產卵也逐漸減少,這種懈怠的狀態,就是養蜂業中的專業術語----分蜂熱。
自然分蜂后怎么處理?
1.蜂王未離巢
如果自然分蜂才剛剛開始,即鬧分蜂熱時,蜂王還沒有飛離蜂巢,此時應立即關閉巢門,在紗網上向蜂巢內噴灑水,使蜂群安靜下來不在躁動,待安靜后開箱檢查,找出蜂王,將蜂王裝入王籠并扣在巢脾上,同時要立即銷毀巢脾上所有的王臺。接著在原群處放一個空的繼箱,里面放入幾張空的巢脾,一張子脾,一張蜜粉脾,將扣在巢脾上的王籠,帶脾一起放入空箱,放出蜂王,暫時組成一個臨時的蜂群,之后飛出的工蜂也會自己飛回,在蜂王恢復產卵后再重新并入原蜂群。
2.蜂王已離巢
此時蜂王已經帶領一部分蜜蜂飛離蜂巢了,但不會跑多遠,會停留在蜂場周圍的樹枝或屋檐下,并臨時結成一個大的蜂團子,等待偵查蜂找到宜居的新巢便會全部離去。在這樣的情況下,養蜂人應及時、快速的展開收捕工作,否則的話蜂群起飛后就很難收捕回來了。具體收捕方式是:準備一個收蜂籠,在上面綁一小塊抹了蜂蜜的脾,然后放在蜂團的上方(也可吊在上方),然后用蜂帚或帶葉片的樹枝,在蜂團下部輕輕揮掃,迫使蜂群向上飛進蜂籠,蜂群進入蜂籠后再放入蜂箱中抖落。
如果蜂團依附在高達的樹枝或建筑屋檐上,難以靠近時,也可準備長桿幫上帶有蜜脾的蜂籠,吊放在蜂團的上方,誘惑蜜蜂進入蜂籠,直到招完飛出的蜜蜂為止。如果找到蜂王,則應立即用王籠關入,連脾一起放入空蜂箱,打開巢門,則其他蜜蜂會自己飛回空蜂箱。新分出的蜂群加入一張子脾,一張蜜脾,便會形成一個新的蜂群了。
分蜂的四個階段
1.分蜂開始
分蜂一般發生在晴朗的天氣,多集中在上午10點以后。在蜂群發出分蜂的化學信號后,蜜蜂個個口含蜂蜜,在巢門口蜜蜂開始集結并陸續飛出,然后在空中盤旋,不久便臨時停留在樹枝或屋檐處,沒多久飛出的蜂群就開始結團,結團就意味著蜂王已經飛出。這個過程時間比較短,蜂團停留的時間也很短,此時養蜂人應立即關閉巢門,哪怕蜂王巳經飛出也要在發現的第一時間關閉巢門,如果有幸蜂王還留在巢內,蜂群便會自動飛回原蜂巢。
2.開始結團
分蜂開始,蜂群臨時停留結團后,會派出偵查蜂四處查看適宜居住的新巢地點,結團停留的時間一般在2-3個小時之間,此時是養蜂人收捕分蜂群最好的時機。
3.準備離開
偵查蜂找到合適的筑新巢地點后,整個蜂群久開始躁動起來,不久便開始擴散,將重新起飛,此時整個緩慢前行飛往新的筑巢地點。這個時候在收捕分蜂群將變得困難,只有眼巴巴看著蜂群飛走。
4.建造新巢
分蜂一般發生在晴朗的天氣,在7點-16點之間,集中在11點和15點之間,但陰雨天氣很少發生分蜂現象,多集中在初晴或悶熱的氣候下。待分蜂群達到新的筑巢地點后,會進入新的洞穴,然后開始馬上建造新的巢脾,蜂群開始恢復正常秩序,有的工蜂已經開始重新出巢采集新的蜜源植物,以及守衛蜂巢,他們遺忘了原蜂巢的位置,也不會飛回原巢,一切又全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