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蜂過程中,會出現一種行為——盜蜂,盜蜂是一年四季中缺蜜時出現的一種資源競爭現象,那么為什么會發生盜蜂呢?盜蜂有哪些危害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什么是盜蜂吧!
一、什么是盜蜂?
盜蜂,是指蜂群的蜜蜂(特指采蜜的工蜂)離巢到其他蜂群中采集蜂蜜的行為;這種行為即被定義為“盜”。盜蜂一般發生在外界蜜源植物不足或枯竭的缺蜜季,是蜜蜂群體內的一種競爭形勢,無論野生蜜蜂還是人工養殖的蜜蜂均會發生盜蜂行為。
盜蜂分為兩種盜法:第一種是輕盜蜂(也叫“和平盜蜂”),他們無聲無息但是被盜群存蜜稀缺,情緒低落特別是弱群,而盜蜂群(主盜方)存蜜豐富,出勤快速;第二種是強盜蜂,工蜂會在巢門口大打出手,互相撕咬,打得不可開交,蜂箱周圍有工蜂轉來轉去好像在尋找什么,嚴重的時候巢門附近會有死蜂存在。盜蜂一般以強群盜弱群為主,是一種資源競爭行為。
二、為什么會盜蜂?
當蜂群的數量超過自然界所能承受的壓力時,蜜蜂通過盜蜂的形式實現食物資源的再分配,保留強者,淘汰弱群和病群,所以盜蜂對蜜蜂自然種群的生存和強盛意義重大。
三、盜蜂有哪些危害?
1.影響秩序:盜蜂的蜂群(主盜方)會前往其他蜂群(被盜方,一般發生在病群或弱群)盜取蜂蜜,往往會在巢門口發生激烈的沖突,相互撕咬,造成蜂群秩序混亂,蜜蜂死傷;
2.養蜂不易:盜蜂的蜂群(主盜方)往往較為兇暴,警惕性高,當進行人工誘王、蜂群合并、開箱檢查等管理時造成操作難度大,失敗率高;
3.成本損失:蜂群之間發生盜蜂,被盜蜂群輕者蜜蜂傷亡,重則導致蜂王被圍或被殺死,造成養蜂成本上的損失;
4.產卵低下:被盜蜂群因貯蜜被盜,使蜂群秩序混亂,蜂王雖在,但輕者會造成蜂王產卵力低下,重則會出現“拔子”現象,嚴重影響蜂群群勢增長。
5.蜂群不穩:因貯蜜被盜,導致被盜蜂群極易出現遷飛,甚至蜂群覆滅的危險,就猶如人類倉庫沒糧食一樣,蜂群也會因為沒有食物出現慌亂。
四、如何處理盜蜂現象?
1.縮小巢門
通過縮小巢門來治理盜蜂是最簡單、最方便、最常見、易操作的一種方法,操作方式是將巢門縮小調整到只能讓一只工蜂進出,其原理是巢門的縮小可以讓守衛蜂更好的守衛巢門,防止盜蜂蜜蜂進入蜂箱。一般這樣的方法大概2~3天左右就能解決盜蜂現象。
2.以盜治盜
在蜂場附件放一塊帶有蜂蜜的巢脾,以此來引誘盜蜂群前去采蜜,然后將該巢脾移動到遠離蜂場的地方,因為盜蜂不是一天二天,所以該方法需要幾天的時間來完成,但是要注意不要被蜜蜂蜇傷。
3.人工飼喂
盜蜂其實就是食物不足,蜜蜂缺吃的,那么可以將1:1的糖水進行進行人工飼喂,讓蜜蜂吃得飽飽的,只要不缺食物了,蜂群自然也不會起“盜意”了,那也就不存在盜蜂現象了。
總結:治理盜蜂雖好,但都不如提前做好預防盜蜂來得更好,因此,當季節變換進入缺蜜季時,就要主要給蜂群留足貯蜜,適時調整巢門,少開蜂箱,藏好蜜脾,人工飼喂時不要再蜂箱外或地面上留有蜂蜜的殘渣,人工飼喂萬后要消除蜂蜜氣味等操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盜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