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自然分蜂一年幾次分別是幾月和幾月
蜜蜂自然分蜂沒有具體的次數,具體要看外界環境因素和巢內環境因素等因素影響,一般是春季(2月初—5月初左右)。
1、分蜂的時間:
分蜂一般在春季發生。蜂王率領蜂群2/3的成員遷移,將王位讓給另一只蜜蜂。在偵察蜂外出尋找合適的筑巢地點時,分蜂的蜂群在原來的蜂巢附近休息。此時的蜜蜂決不會發動攻擊,因為它們離巢時有充分準備,個個口含蜂蜜。
2、促使分蜂的因素:
促使分蜂的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蜂群因素。環境因素是分蜂的外因,包括外界環境因素和巢內環境因素;蜂群因素是分蜂的內因,包括蜜蜂群勢、蜂王狀態、卵蟲數量、哺育蜂數量等。此外分蜂還與季節有一定的關系。
環境因素
促使分蜂的外界環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條件和氣候條件。較豐富的蜜粉源為蜜蜂的群勢發展和分蜂后的蜂群生存提供了物質條件,所以分蜂均發生在蜜粉源較充足,蜜蜂群勢增長的季節。悶熱的氣候可使分蜂熱增強,促成分蜂提前發生。
巢內環境方面,蜂巢擁擠、通風不良、巢溫過高、粉蜜充塞壓縮子脾、供蜂王產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余地等,都能加劇分蜂熱程度。
蜂群因素
強盛的群勢是分蜂的前提,這是蜜蜂與環境適應的結果,因為弱群分蜂后的分出群和原群生活力減弱。蜂王狀態、卵蟲數量、哺育蜂數量是影響分蜂熱相互關聯的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強,因為新蜂王產生并釋放的蜂王物質較多。新蜂王產卵力強,使蜂群中有更多幼蟲,減少或避免蜂群哺育力過剩。由于幼蟲少、哺育蜂多,產生蜂群哺育力過剩,是導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季節因素
分蜂熱程度與季節有關,分蜂季節蜂群普遍發生分蜂熱,即使群勢不是很強。在云南昆明,中蜂分蜂的季節僅限于2-4月和8-10月,其他季節即使達到8~10足框的強群也基本不分蜂。長白山中蜂自然分蜂多發生在5月中旬-6月中旬。
擴展資料:
分蜂前準備
分蜂的準備過程順次包括造雄蜂房、培育雄蜂、造王臺、蜂王在臺基內產卵、培育蜂王等。蜂巢內出現分蜂臺基后,工蜂逼迫蜂王到臺基中產卵,并開始減少對蜂王的哺育,以使蜂王的腹部收縮,蜂王產卵逐漸減少。分蜂王臺封蓋前后,工蜂停止對蜂王提供王漿,蜂王腹部進一步收縮,以適應分蜂時飛翔的需要;工蜂減少出勤,停止造脾,許多工蜂聚集在巢內的空處、巢脾的上角。若工蜂在巢門前大量集結,呈掛"垂髯",則分蜂將在近期發生。
從造雄蜂房到出現王臺的時間不等,可能與蜂種、季節等因素有關,據劉熾松等在廣東對中蜂的觀察,大約需8~13d,楊冠煌等觀察北京中蜂從造雄蜂房到臺基中產卵大約36~50d。王臺中出現卵后,蜂王的產卵量突然下降。楊冠煌等對北京和福州兩地中蜂觀察,蜂群中出現具卵臺基后,蜂王產卵量分別平均下降49%和56%。
分蜂通常發生在新王出臺前,多在王臺封蓋后的2~5d,個別蜂群早的可在王臺封蓋前2d,遲的可在王臺封蓋后的7d。非正常情況下,分蜂能提前或推遲發生。如在人為長期采取毀臺的干擾下,蜂王在分蜂臺內產下卵后就可能發生分蜂;因下雨等外界環境不適合分蜂時,工蜂將成熟的王臺毀除,以延遲分蜂。
在蜜蜂飼養管理中,可根據分蜂過程的發展階段預測分蜂。造雄蜂房和培育雄蜂是分蜂的早期預報,預示分蜂的準備活動已開始。出現分蜂王臺是分蜂的中期預報,蜂群即將出現分蜂熱。以上現象還不能準確地預計分蜂發生的時間,氣艇變化、蜜粉源的豐富度、群勢的發展速度及蜂群的管理方式和水平,都會影響分蜂的進程。分蜂王臺中出現卵,則是分蜂的近期預報。
蜂王產卵已開始下降,隨即就會出現工蜂怠工,一般情況下分蜂將在半個月內發生。蜂群中出現封蓋王臺,則是分蜂的緊急預報,分蜂將在一周內發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自然分蜂
蜜蜂怎樣分家
蜜蜂分家,用專業術語稱為分蜂。
分蜂就是在蜜粉源豐富、氣候適宜、蜂群強盛的條件下,原群蜂王與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飛離原巢、另擇新居的群體活動。
分蜂前準備
分蜂的準備過程順次包括造雄蜂房、培育雄蜂、造王臺、蜂王在臺基內產卵、培育蜂王等。蜂巢內出現分蜂臺基后,工蜂逼迫蜂王到臺基中產卵,并開始減少對蜂王的哺育,以使蜂王的腹部收縮,蜂王產卵逐漸減少。分蜂王臺封蓋前后,工蜂停止對蜂王提供王漿,蜂王腹部進一步收縮,以適應分蜂時飛翔的需要;工蜂減少出勤,停止造脾,許多工蜂聚集在巢內的空處、巢脾的上角。若工蜂在巢門前大量集結,呈掛"垂髯",則分蜂將在近期發生。、
從造雄蜂房到出現王臺的時間不等,可能與蜂種、季節等因素有關,據劉熾松等在廣東對中蜂的觀察,大約需8~13d,楊冠煌等觀察北京中蜂從造雄蜂房到臺基中產卵大約36~50d。王臺中出現卵后,蜂王的產卵量突然下降。楊冠煌等對北京和福州兩地中蜂觀察,蜂群中出現具卵臺基后,蜂王產卵量分別平均下降49%和56%。分蜂通常發生在新王出臺前,多在王臺封蓋后的2~5d,個別蜂群早的可在王臺封蓋前2d,遲的可在王臺封蓋后的7d。非正常情況下,分蜂能提前或推遲發生。如在人為長期采取毀臺的干擾下,蜂王在分蜂臺內產下卵后就可能發生分蜂;因下雨等外界環境不適合分蜂時,工蜂將成熟的王臺毀除,以延遲分蜂。
在蜜蜂飼養管理中,可根據分蜂過程的發展階段預測分蜂。造雄蜂房和培育雄蜂是分蜂的早期預報,預示分蜂的準備活動已開始。出現分蜂王臺是分蜂的中期預報,蜂群即將出現分蜂熱。以上現象還不能準確地預計分蜂發生的時間,氣艇變化、蜜粉源的豐富度、群勢的發展速度及蜂群的管理方式和水平,都會影響分蜂的進程。分蜂王臺中出現卵,則是分蜂的近期預報。蜂王產卵已開始下降,隨即就會出現工蜂怠工,一般情況下分蜂將在半個月內發生。蜂群中出現封蓋王臺,則是分蜂的緊急預報,分蜂將在一周內發生。
分蜂行為
分蜂多發生在晴暖天氣的7時至16時,最多發生在11時到15時。陰雨天很少發生分蜂,久雨初晴往往發生分蜂比較集中,悶熱的天氣易促使分蜂。
分蜂當日早晨,蜜蜂極少出巢采集,相當多的工蜂聚集在蜂箱前壁外側和巢門踏板下。分蜂前所有參加分蜂的工蜂,蜜囊中都吸滿蜂蜜。由于吸飽蜂蜜的工蜂,腹部彎曲不便,不能使用螫刺,所以剛開始分蜂的工蜂性情溫馴。分蜂開始時,巢外有少數工蜂在巢前低空飛繞,隨后飛繞的蜜蜂逐漸增多;巢內部分蜜蜂開始跳"呼呼舞",促使整個蜂群在巢內騷動起來。幾分鐘后,大量蜜蜂從巢門涌出,蜂王也隨分蜂的工蜂出巢。參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場上空飛繞,然后在附近選擇樹干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著物(如房沿下、木樁等)結團。當蜂王進人分蜂團后,飛繞的工蜂快速落到蜂團上。穩定結團后,蜂團下方中央常內陷成空洞以利于通氣。如果分蜂團中無王.結團的工蜂將飛散,從新尋找有蜂王的蜂團集結,或散團飛歸原巢。利用這一特性,可在分蜂季節采取老蜂王剪翅措施,以防發生分蜂造成蜜蜂飛失。
蜂團常穩定于原地2~3h,養蜂人應抓住此時機收捕分蜂團。此后部分偵察蜂離團尋找新巢址,然后飛回蜂團舞蹈以指示新巢方位,吸引更多的偵察蜂前去察看。當有足夠多的工蜂舞蹈指示同一方位后,蜂團散開,新分群飛向新巢。途中蜜蜂打圈呈集團向前飛行,高度約3~5m,速度與人慢跑差不多。分蜂團起飛后,常有養蜂人手提收蜂籠跑步追趕。
自然分出群到達新巢時,偵察蜂先落在新巢門前舉腹扇風,招引蜜蜂入巢。進巢后蜜蜂便開始在巢內團集造脾、出巢進行認巢飛翔和采集粉蜜,守衛蜂電在巢門前沒崗。哺育蜂開始積極飼喂蜂王,蜂王卵巢重新發育,不久便大量產卵。蜂群的活動很快恢復正常。
分蜂次數與蜜蜂的群勢和蜂種有關,多數蜂群只分蜂一次。分蜂發生后不久,原群王臺中第一個處女王出臺。一般情況下,出臺后的處女王積極尋找并破壞王臺,蜂群的分蜂即告結束;但是,如果蜂群的分蜂熱仍很強烈,工蜂就會保護王臺,不讓處女王接近,同時逼迫處女王出巢再次進行分蜂。第二次分蜂常附帶很多雄蜂。因處女王比老蜂王活躍,所以處女王分蜂團往往結團較高。第二次分蜂的分出群有時會在結團前因處女王返回原巢而暫時終止,參與分蜂的工蜂返巢后再度逼迫處女王分蜂。東方蜜蜂的分蜂性比西方蜜蜂強,西方蜜蜂往往只分蜂一次。
分蜂一般在春季發生。蜂王率領蜂群2/3的成員遷移,將王位讓給另一只蜜蜂。在偵察蜂外出尋找合適的筑巢地點時,分蜂的蜂群在原來的蜂巢附近休息。此時的蜜蜂決不會發動攻擊,因為它們離巢時有充分準備,個個口含蜂蜜。
哺育蜂是指6~15日齡分泌蜂王漿的工蜂。科熱尼夫(1925)認為,由于在蜂王產卵高峰期過后,封蓋子多,不久群蜂內出現了大量的哺育蜂,哺育蜂的哺育能力遠大于幼蟲和蜂王需要,這時有些哺育蜂不但消耗自己分泌的蜂王漿,而且接受并取食其他哺育蜂分泌的蜂王漿,因而它們的卵巢得到發育這樣就會形成許多假飼喂圈和怠工的現象,從而促使自然分蜂的形成。
對于分蜂,專家們提出兩種解釋:蜂蜜生產不足,有更多的蜂房用作子脾,這時蜂王產卵增加,必須通過分蜂解決;或者由于激素的原因促使新蜂王誕生,迫使老蜂王離巢而去。分蜂時,老蜂王只帶走少數蜜蜂,留多點蜜蜂給新蜂王。蜂王在蜂群中,壽命3~5年。由于年老的蜂王生殖率逐漸下降,在養蜂業中常被人工淘汰。
蜜蜂會在什么時辰分家
分蜂是蜜蜂擴大種群數量和分布范圍的主要方式,從季節上看自然分蜂多發生在蜜源豐富且氣候適宜的春季,但在有些地區夏、秋兩季也經常會發生自然分蜂,從一天來看自然分蜂多發生在晴暖天氣的上午7時至下午16時,其中尤以中午11時至下午15時發生得最為集中。
蜜蜂人工分蜂要什么時候最適合
春末夏初。
人工分蜂的最佳時間是由氣候、蜜源及蜂群狀態三個因素共同決定的,其中氣候上的要求主要是指分蜂后溫度和濕度都要適宜蜜蜂的生存,蜜源上的要求主要是指分蜂后有豐富且易采集的蜜源,而蜂群狀態上的要求則是指群勢強大且有分蜂意念,因此從全年來看春末夏初是人工分蜂的最佳時間。
人工分蜂最有利的時機是蜂群即將自然分蜂的前夕,原因是此時蜂群的分蜂意念特別強烈且分蜂后不易發生回蜂,具體操作是用老蜂王、一半以上的新工蜂及封蓋子脾組成新群,而原蜂群中則選留一個最好的王臺和老工蜂,等王臺中新蜂王羽化成蜂并出巢與雄蜂交尾后便能正常產卵來繁育新蜂。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人工分蜂必須要求外界有豐富的蜜源,這時因為分蜂后的蜂群急需消耗大量的食物來恢復群勢,如果這時外界的蜜源不足則勢必會影響到群勢的恢復,時間一長可能會到蜂群逐漸滅亡。所以人工分蜂時盡量在蜜源豐富的流蜜期進行,另外分蜂后也要加強飼喂和獎勵飼喂,促使其盡快恢復。
2、人工分蜂時盡量選擇分蜂意念時進行,這時方法是比較順利,分蜂時外界的氣候要適宜蜜蜂生存,連續的高溫或者低溫都不利于人工分蜂,否則會影響到蜂群的恢復甚至導致方法失敗。
3、人工分蜂要用未認巢的新工蜂組建新群,這是因為老工蜂會出現回蜂現象,而未認巢的工蜂就會出現這些狀況。人工分蜂后要加群管理并快速穩定蜂群,比如加強飼喂和獎勵飼喂,促使蜂群盡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