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中蜂是中華蜜蜂的一個優良品種,是太湖地區經過長期自然淘汰而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該品種適應性強,采集力強,飛行快速,出勤積極等特點,能利用零星分散的蜜粉源植物維持蜂群的生活,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太湖中蜂是什么蜂種吧!
地理分布
太湖中蜂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山區和浙江西部山區地帶,其中心產區在湖州市長興縣太湖流域一帶的山區;長興縣地處浙江省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太湖西南岸,與浙江省安吉縣、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的宜興市接壤,蘇浙皖三省交界,據悉,在長興縣有一家一級中蜂場。長興縣當地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而太湖中蜂便是在這種特殊的氣候環境下形成的優良地方品種。
形態特征
太湖中蜂的蜂王體長18毫米及以上,一晝夜產卵量達800粒以上,外觀呈棕紅色,腹部黃褐色。太湖中蜂的雄蜂體格粗壯,體長13.71±0.21毫米,外觀呈黑色,體表絨毛呈灰色稍帶黃,體重在114.35±0.73毫克。工蜂體長11.75±0.35毫米,外觀呈黑褐色或褐色,腹部褐黃色,盾片呈黃褐色,腹部環節顯著、褐黃分明,全身被有黃褐色短絨毛,前額、胸部、腹下等處絨毛為灰色或淺褐色,足上絨毛多為灰色稍帶黃,翅透明,翅脈褐色,翅膜為淡黃褐色。
生活習性
因太湖中蜂是一種地方品種,所以其非常適應于冬冷夏熱、蜜源種類多但比較分散的生態環境,善于利用晚秋、早春蜜源,抗病能力強,能抵抗美洲幼蟲腐臭病、蜂螨,還能有效抵抗胡蜂入侵,整體分蜂性較弱;其蜂王產卵能力強,能維持大群,工蜂出勤早且積極、收工晚,有效采集時間較長,越冬期短,越冬飼料消耗量少,越冬期蜂王停卵期短,蜂王產卵量和蜂群群勢呈現春、秋高和夏、冬低的特點。太湖中蜂適應性強,飛翔迅速,嗅覺靈敏,在山區微雨、霧日和7℃左右的低溫天氣也能出巢采集。當主要蜜源結束時,能利用零星分散的蜜粉源植物維持蜂群的生活。
飼養價值
太湖中蜂是浙北地區當地人工飼養的主要蜜蜂品種之一,以產蜂蜜為主,不生產花粉,但能生產蜂蠟,定點飼養并結合小轉地飼養,年平均群產蜂蜜約30千克左右,有效記錄中最高可達50千克;定地飼養年平均群產蜂蜜約15千克,所產蜂蜜含水量為21~29%,分土法(桶養)和新法(活框)飼養,新法飼養生產的蜂蜜較純凈且品質好,而土法飼養的蜂群生產的蜂蜜雜質含量高。
總結:太湖中蜂是中蜂在太湖地區的一個當地優秀蜂種,是經過長期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太湖中蜂繼承了中華蜜蜂的優點,同樣具有采集力強,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的特點,是受當地蜂農歡迎的蜂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