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坡陡路難走,除了種點八角和油桐,其它經濟作物都不好種。”這是那坡縣百都鄉芭蕉坪村村民祖輩都嘆息的事情。如今,通過李天豐艱苦地林下創業,這里的山林變為了寶地,芭蕉坪村坡報屯成為眾人皆知的“甜蜜小屯”。
前兩年,李天豐用通過農村信用社獲得3萬多元的小額信貸,買了50多個蜂箱擴大養蜂規模,目前,他養殖的蜜蜂已從10箱增至100多個箱,產值達10多萬元,純收入6萬余元,現在貸款早已還清,李天豐也成為該鄉家庭林下養蜂致富的標兵。
芭蕉坪坡報屯是0~20公里邊境線上的貧困村之一,早期屯里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務工為生,收入較為單一,生活貧困。務工半輩子的李天豐回家看到周圍村屯許多人通過養殖逐漸富裕起來,他也琢磨著選擇品種開展林下養殖,幾年外出務工經驗和所見所聞,使他堅定了要養蜜蜂的信心,從此養蜂致富的夢想在他心里就扎下了根。2012年,他將原本家里馴養好的“野蜂”蜂王進行培育分箱,從10個蜂箱起,開始了他的創業歷程。
剛開始養蜂的那年,鄰村遭受了害蟲的襲擊,農戶們打農藥抗蟲害,不料李天豐損失慘重,一夜之間,大量的蜜蜂因農藥中毒而死亡。但困難沒有打到李天豐養蜂的積極性,反而更激發了他的斗志,“要干好養蜂,就要懂得科學,要有過硬的技術。”在縣、鄉政府的大力幫助下,李天豐開始多方學習養蜂技術,它不僅訂閱了書刊雜志,還多次到德隆鄉向有經驗的養蜂人求教。經過潛心鉆研,積攢了不少養蜂的經驗,如今他的養蜂技術已是今非昔比,蜜蜂養的是越來越好,規模進一步擴大,效益逐漸顯現。
雖然養蜂沒幾年,但提起養蜂經歷,李天豐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引蜂并不困難,只要在籠中放置蜂蠟,就能夠成功吸引蜜蜂前來筑巢。每年立秋,他都會在山里設籠引蜂,到第二年清明節收籠,每次都能得到4箱左右蜜蜂。”他還說,其實很多村民也想養蜂,但都苦于不懂技術,有的養蜂戶養蜂無緣無故大批死亡,有的一到夏天蜜蜂就突然集體出走了,本錢也打了水漂。“其實蜜蜂跟人一樣,吃得不好會得腸胃病,碰上長期的陰雨天氣,植物吸收的水分較多,蜜蜂如果在這種天氣出去覓食,會對它們的腸胃造成影響。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用土霉素給蜜蜂治病。”李天豐采取的辦法是,用5克的土霉素,兌上250克水,均勻噴灑在蜂箱內外。除了治好蜜蜂的腸胃病,李天豐對各類疾病都有他獨門見解和訣竅,誰想學他都會毫無保留地教給他。
“沒有政府的關心和扶持,就沒有我今天的好日子。”李天豐決心回報社會,他主動到鄰里養蜂家庭串門,免費向他們傳授養蜂技術,帶動了周圍村屯10多戶貧困戶開始飼養蜜蜂。有一次,黃美艷家養的蜜蜂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很多蜜蜂互相撕咬,早晚不進窩,如果不及時控制的話,有可能危及整個蜂場。李天豐接到求助后立即趕到現場,經診查發現原來蜂群得的是麻痹傳染病,隨后他立即幫助黃美艷對癥下藥,使蜂群病情及時得到了有效控制,為黃美艷一家挽回了損失。現在,黃美艷一家擁有蜂箱10個,年單項收入就達到了1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