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黑蜂( Xinjiang Black bee)為西方蜜蜂的一個地方品種。它是20世紀初由俄國傳人中國新疆的黑色蜜蜂,經過長期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后,逐漸形成的一個蜂蜜高產型蜂種。目錄
? 一、一般情況
? 二、品種來源與變化
? 三、品種特征和性能
? 四、飼養管理
[顯示全部]
一、一般情況
(一)中心產區及分布
新疆黑蜂中心產區在阿爾泰山和天山山脈及伊犁河谷地區。主要分布于伊犁地區和阿勒泰地區。分布區西部與哈薩克斯坦接壤,北部與俄羅斯相鄰。
(二)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新疆黑蜂產區位于北緯42o~50o、東經80o~89o,山脈、河谷交錯,河流湖泊眾多,阿爾泰山海拔2000~3000m,天山山脈海拔3000~5000m。冰川雪水豐富,河谷山地土質肥沃,森林、牧草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屬溫帶大陸性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4~9℃,其中1月平均氣溫-15~20℃,7月平均氣溫22~26℃;全年無霜期120~180天。年降水量150~600mm。冬季多雪,春秋多大風,春季低溫常導致春旱。
產區內蜜源植物豐富,既有野生牧草,又有人工種植的農作物、中藥材等。主要蜜源植物有向日葵(圖1)、芝麻、果樹、瓜類、草木樨、苜蓿、香薷、百里香、大薊(圖2)、柳蘭、益母草、薄荷等?;ㄆ诩性?-9月份,為新疆黑蜂的繁殖和采集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品種來源與變化
(一)品種形成
1900年俄國人把黑色蜜蜂帶入新疆伊犁和阿勒泰兩地飼養。1919年俄國人經哈薩克斯坦將黑蜂帶人新疆的布爾津縣。1925—1926年俄國人再次經哈薩克斯坦將黑蜂帶人新疆伊寧,后發展到整個伊犁地區。另據新源縣哈薩克族養蜂老人奴爾旦自克回憶,20世紀30—40年代天山地區有很多野生黑蜂,俄國僑民常到山里來收捕這些野生黑蜂帶回家飼養。
可見,新疆黑蜂是20世紀初由俄國傳人中國新疆伊犁、阿勒泰等地的黑色蜜蜂,經過長期混養、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后,逐漸形成的一個西方蜜蜂地方品種,它們對中國新疆地區的氣候、蜜源等生態條件產生了很強的適應性。
(二)群體規模和變化情況
20世紀30—40年代,天山已有很多野生的新疆黑蜂。20世紀70—80年代,家養的新疆黑蜂發展到2萬~3萬群。
為了保護新疆黑蜂,有關部門在伊犁的尼勒克、特克斯等縣建立了多個黑蜂種蜂場,其中尼勒克種蜂場飼養的黑蜂80年代中期已發展到2500多群。198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保護伊犁黑蜂”文件,建立了新疆黑蜂保護區。后因大量引進、飼養意大利蜂,新疆黑蜂被普遍雜交。至2000年約有新疆黑蜂雜交種1萬群。新疆黑蜂已處于瀕危狀態。
三、品種特征和性能
(一)形態特征
新疆黑蜂為黑色蜂種。蜂王個體較大,黑色,有些蜂王腹節有棕紅色環帶(圖3)。雄蜂個體粗大,色黑,體毛密集(圖4)。工蜂個體比卡尼鄂拉蜂稍大,色黑(圖5)。
新疆黑蜂與意大利蜂雜交后,蜂王、雄蜂和工蜂的體色由黑到黃,變化較大。其他主要形態特征見表1。
(二)生物學特性
新疆黑蜂蜂王產卵力較強,產卵整齊,子脾面積大、密實度90%以上(圖6),子脾數可達7~10框,群勢達10~14框時也不發生分蜂熱。育蟲節律陡,對外界氣候、蜜粉源條件反應敏感,蜜源豐富時,蜂王產卵旺盛,工蜂哺育積極;在新疆本地自然條件下,蜂王于越冬末期產卵,蜂群開始繁殖,秋季外界蜜源結束后,蜂王停止產卵,繁殖期結束,年有效繁殖期5~7個月。采集力強,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節約飼料。抗病力強,抗巢蟲。耐寒,越冬性能強,越冬群勢下降率為15%~20%,低于意大利蜂和高加索蜂。性情兇暴,怕光,開箱檢查時易騷動,愛螫人。定向力弱,易偏集。不愛作盜,但防盜能力差??鼓嫘詮娪谄渌鞣矫鄯淦贩N,在惡劣的地理、氣候條件下能夠生存,是中國唯一能夠在野外生存的西方蜜蜂品種。
(三)生產性能
1.蜂產品產量 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黑蜂更加適應當地的氣候和蜜源,由過去單一產蜜型向兼顧蜂蜜、花粉、蜂膠生產發展,產膠性能好??鼓嫘詮?。在正常年份,新疆黑蜂年均群產量見表2。
2.蜂產品質量 新疆黑蜂生產的蜂蜜大多為天然成熟蜜,含水量一般在23%以下,最低可達18%,品質優良。以野生牧草和藥用蜜源植物生產的特種天然成熟蜜,色澤淺白,結晶細膩,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當地俗稱“黑蜂蜜”。
四、飼養管理
新疆黑蜂可采用定地結合小轉地方式飼養,飼養規模不宜超過100群,年采大宗蜜源1~2個。
現有的新疆黑蜂60%使用郎式標準箱(圖7),40%采用俄式蜂箱飼養(圖8)。約70%的蜂群在室內越冬,30%左右的蜂群在室外越冬。
飼養要點:應根據新疆黑蜂抗寒不耐熱的特性,加強夏季通風遮陽,防止偏集,控制分蜂熱。應注意防治大蜂螨。
五、品種保護與研究利用
目前,新疆黑蜂的飼養范圍已大大縮小,群數急劇下降,純種飼養區幾乎無處可尋,只有在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才有可能找到新疆黑蜂純種。
2002年農業部委托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的專家赴新疆,在阿勒泰和伊犁找到一些家養的和野生的新疆黑蜂,帶回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經保種擴繁后,已回供新疆。
2006年農業部將新疆黑蜂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新疆黑蜂已處于嚴重瀕危狀態,建議加強保護和繁育,列入國家蜜蜂基因庫和保種場,加以重點保護。
六、品種評價
新疆黑蜂自20世紀初傳人中國新疆伊犁、阿勒泰等地區以來,經過近百年的飼養、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對新疆的氣候、蜜源等生態環境已產生了很強的適應性,具有生產利用價值和品種選育前景,建議加強保護和繁育。